大氣“國十條”將掀環保風暴 防控重點劍指PM2.5

        日期:2013年11月6日 02:28

        新政的出臺不僅將改變中國大氣污染現有的治理模式,還會深度波及鋼鐵、水泥、平板玻璃等多個高能耗產業   

          新一屆政府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上即將展開“亮劍行動”,將大氣污染防治上升至國家層面。   多個渠道的消息顯示,由國家環保部牽頭起草的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(簡稱大氣“國十條”)日前已完成部委會簽,將于近日出臺。   

           這是繼《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“十二五”規劃》公布之后,中國政府開始推出的一系列具體措施之一。   

            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2013年全國環保廳局長會議上透露,最新的行動計劃將以國務院文件形式印發。   

           一位參與該計劃起草的專家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計劃的出臺將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環保風暴,不僅會改變中國大氣污染現有的治理模式,還會深度波及鋼鐵、水泥、平板玻璃等多個高能耗產業。   

           中國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王金南也參與了計劃的起草。他直言不諱地說,中央推出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有多個背景,直接導火線是今年1月,北京等地連續數日的霧霾天氣。那場罕見的霧霾,讓大氣污染問題所受的關注達到極點。“它的意義在于回應了公眾對PM2.5的訴求”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劍指PM2.5  

         據《中國新聞周刊》了解,即將推出的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被認為是迄今為止中國為防治空氣污染制定的最嚴厲、最具綜合性的計劃,也被業內稱為大氣“國十條”。   

            這項由環保部牽頭、發改委、財政部、工信部、住建部等多部委共同編制完成的行動計劃,對2013年至2017年的PM2.5治理、淘汰落后產能和煤炭消費比重給出具體量化目標。   

            此前,周生賢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這一計劃,稱PM2.5防控是今后五年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,并透露隨著大氣“國十條”的出臺,預計未來5年將投資17000億元用于改善當前大氣污染狀況。      

            資金將主要投向空氣污染嚴重和PM2.5水平高的地區。據悉,行動計劃將全國分為重點區域和非重點區域,并對京津冀、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區設定了不同的PM2.5控制目標。其中,京津冀地區目標最嚴,要求到2017年PM2.5濃度下降25%。   

            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透露,1.7萬億元將來自國家、地方政府和企業等多方投入。至于各方的投入比例是多少,目前尚不清楚。   

            產業結構調整被視為治理大氣污染的治本之策。周生賢稱,大氣“國十條”特別針對鋼鐵、水泥和平板玻璃等提出了具體的淘汰產量目標。行動計劃將加快淘汰落后產能,鋼鐵、水泥、電解鋁、平板玻璃等21個重點行業有可能提前一年完成“十二五”淘汰任務。   

            行動計劃對大氣污染的重要污染因素“煤炭”也進行了總量控制:計劃到2017年,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消費比重降為65%,取而代之以清潔能源。   

           “鋼鐵等產業結構的調整是一個方面。污染深度治理,煤炭行業的改造和控制,都是行動計劃里的具體措施。”王金南稱,未來,污染物總量控制、環境質量管理和達標管理等手段將結合運用,以達到改善環境的目標。   

             大氣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問題,也是經濟升級的重要抓手。   

            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宋國君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更為嚴格的環保政策或將成為撬動鋼鐵行業化解產能過剩、淘汰落后產能并促進產業升級的利器,苛刻的環保政策并落到實處,將造就健康的優勝劣汰法則。   

             據王金南介紹,1.7萬億的投入,預計將拉動GDP增長2.5萬億。雖然淘汰產能會對經濟起到負面影響,減少GDP1000多億,但總體來說其將產生正面的效應。   
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地方政府負總責   

              為了確保行動計劃的落實,周生賢在全國環保廳局長會議上指出,今后幾個月環保部將與各省(區、市)政府和中央企業,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,制定考核辦法。   

              之前,中央政府已明確表示,將構建對地方政府的大氣環境整治目標責任考核體系,地方政府對當地空氣質量負總責。   

              過去地方政府往往依賴高污染行業來維持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。大氣“國十條”將規定對未通過環境評估的項目,不得批準開工建設,不得提供土地,不得提供貸款支持,不得供電供水。   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稱,行動計劃將把環境質量改善作為一個硬性指標下達到各個地方,要求環境改善的幅度反映公眾的期待,也要考慮社會的承受能力。“行動計劃中的環境改善指標是一個比較高的指標,但也是一個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目標。”他說。   

             據悉,一些省市也已相繼出臺了各自的目標。北京市副市長張工在7月北京市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上透露,到2017年,PM2.5濃度將控制在60微克/立方米左右,較2012年下降25%以上。   天津市發布《美麗天津建設綱要》,要求到2016年,PM2.5年均值較2012年降低20%,2017年還將再降低5%,屆時PM2.5年均濃度將下降25%。   

             河北省已通過了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,其中,燃煤削減是主要方面之一。此外,也包括了河北省內的大氣聯防聯控內容,共有50條措施。計劃到2017年,河北省PM2.5降低的目標不低于30%。   

            除了把配套政策措施分解到有關部門之外,行動計劃還提出區域聯防聯控的協作機制。   

           “目前,中國各個省份‘分灶吃飯’,各自擁有相對獨立的利益和訴求,但空氣污染并無邊界,需要統籌治理。”中國社科院城市和環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牛鳳瑞說。   

            不過,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區域聯防聯控在目前實現比較困難,其中污染信息的不流通、不公開是重要桎梏。   

           柴發合認為,之所以區域聯防聯控中京津冀的協作是最讓人關注的,是因為這一地區集中了中國絕大部分的研發力量和能力。如果能夠很好地加以利用,這一地區將成為解決中國環境問題、特別是當前空氣污染問題的技術中心。   
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是行動還是運動?   

           從中央到地方,此前出臺過不少大氣污染治理的規劃、辦法等,然而,此次大氣“國十條”重視程度之高、涉及部門之多前所未有。   

           王金南認為,大氣“國十條”將標志著中國大氣污染管理模式由總量控制向質量改善、由單一污染物控制向多污染物協同控制、由單一污染源控制向多種污染源綜合防控、由屬地管理向區域聯防聯控的全面、戰略性轉變。   

           熟悉的人都知道,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將是過去一年內中國頒布的第二部污染治理規劃。   

           2012年12月,環保部、發改委和財政部已聯合發布了《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“十二五”規劃》,該規劃是我國第一個專門針對大氣環境的專項規劃。   

           為何在短短一年內,頒布兩部大氣污染治理規劃?宋國軍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大氣防治“十二五”規劃是2012年底出臺的,今年年初出現大范圍的霧霾天氣是該規劃沒有預料到的。行動計劃與之相比,除指導時間跨度上的區別,大氣治理將更加嚴格,對違規企業懲罰力度會更大,措施和重點也會更突出。   

            根據大氣防治“十二五”規劃,到2015年,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5%,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區域將細顆粒物納入考核指標,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6%。而在行動計劃中,該項指標被大幅度提高。   

           柴發合稱,與大氣防治“十二五”規劃不同的是,行動計劃對目前大氣污染形勢的判斷要嚴峻得多。同時,前者注重的是針對空氣污染要做什么,而后者更注重治理大氣污染要做到什么。   不過,也有評論認為大氣“國十條”雖然力度更大,會加速大氣治理進程,但它的出臺多少帶有些運動式治污色彩,更像是高層重視的產物,而不是科學論證后的方案。   

           “在不到一年時間內,制定一個科學性更強的規劃確實更不容易。”在宋國君看來,大氣“國十條”更像是“一個應急方案”。   

           他對《中國新聞周刊》說:“從更好地改善大氣質量的角度來看,我們更需要扎實、科學的政府規劃,不僅僅是五年的,也不僅僅是一屆政府的,而是切實可行的空氣達標的中長期規劃。”
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記者/蔡如鵬

        所屬類別: 行業動態

        該資訊的關鍵詞為:

        版權所有:吉林新鵬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  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
        地 址: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延安大街99號 電話:0431-85684446 0431-85680104 傳真:0431-85681824 E-mail:xinpeng@activatedcarbon.cn 
        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》吉ICP備05008558號
       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